当同龄人在挤招聘会时,他踩着单车冲向了川藏线。当航空界在为C919的首飞欢呼时,作为“门外汉”的他却将目光投向了eVTOL(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)。这位非航空科班出身的创业者,有着一个“疯狂”的“空中出租车”梦想,这个梦想让城市交通从二维平面跃升至三维空间,让30分钟的飞行替代3个小时的车程,也让他提前五年押注了今天极为火爆的低空经济赛道。
蒋俊,时的科技创始合伙人兼首席市场官。他和团队用电动垂直起降载人飞行器,打造绿色可持续的数字化立体交通生态圈,为社会提供安全便捷的空中出行服务。
从互联网到天空的跨界
2018年,全球自动驾驶峰会。当一位投资人描绘未来出行的三个维度,地面自动驾驶、地下轨道交通和空中电动飞行器,同时屏幕上播放eVTOL的概念片时,蒋俊被瞬间点燃——空中的出行竟然可以这么神奇,效率比自动驾驶汽车还高很多!
这颗梦想的“火苗”让软件工程出身的蒋俊,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,他要闯入完全陌生的航空领域。当时国内eVTOL的信息近乎空白,他查阅资料,创办了国内首个eVTOL科普公众号。“行业要发展,必须有声音,要有群体、有投资人关注。我得先把‘蛋糕’做大。”
押注“倾转旋翼”
2021年创立时的科技时,蒋俊选择了一条鲜有人走的路——倾转旋翼技术路线的eVTOL。这种技术通过旋转桨叶方向实现垂直起降与高速巡航,动力复用使其经济性显著优于多旋翼与复合翼构型,但也正因为如此,其技术难度非常高,国内当时也没有成功的先例。融资时,投资人常将倾转旋翼与事故频发的军用“鱼鹰”飞机类比,总是充满怀疑地询问蒋俊:“你们真能造得出来吗?”
面对质疑,蒋俊的回应非常坚定,“‘鱼鹰’27吨,纯机械;我们的飞机2.6吨,纯电结构。这就像燃油车与电动车,完全是两码事。”时的科技从25%缩小比例的验证机起步,历经数百次算法迭代与试飞,逐步在低空经济行业内崭露头角。
从梦想家到实干派,“燃”是最大动力
“做eVTOL可能六七年都没有营收。如果内心不相信一定会成功,根本干不下去。” 蒋俊笑着跟我们说。他是浙江台州人,台州“七山二水一分田”,所以亲戚同学很多都去外地闯荡。有想法就要去拼,要让自己“燃”起来,这是刻在蒋俊骨子里的东西。
他的这种“燃”也渗透在团队的构建中。时的科技招聘时,候选人对行业的信念感始终要优先于学历或者经验,因为如果不真的相信这件事,肯定是造不出倾转旋翼eVTOL的。他与技术合伙人——前空客中国工程中心总工程师黄雍威形成互补,一个懂产品与资源整合,一个专注技术工程落地。蒋俊认为创业不能全是同一种性格,要有人负责突破边界,有人负责夯实根基。
Z星探:在整个研发过程当中,你最激动、最难忘的时刻是什么? 蒋俊:有很多时刻都很激动,无论在测试上的一些进展或者市场上的进展,我们有一些成就的时候都很开心。可能这两年最激动的时候有两种,第一种就是融资又成功了,第二种就是第一次看到我们的原型机飞起来的时候,那种感觉确实是不一样。 Z星探:当时什么样的心情? 蒋俊:这几年的苦不是白吃的,终于飞起来了。 Z星探:你觉得你自己身上有哪些特质是特别适合创业的? 蒋俊:从我自己个人来讲,爱折腾、不服输,我觉得别人也没有比我优秀多少,为什么别人可以我不可以,你要相信自己不比别人差,相信自己也能做成这个事情。还有一个就是自己的心态,我觉得我的心态是比较乐观型的,无论是什么样的状态,无论什么样的刺激或者不开心,都能快速地调整好自己的状态,让自己还是恢复到一个工作效率最高的状态去做事情。未来已来
随着原型机适航审定进入关键阶段,蒋俊开始思考更现实的商业化路径。“2027年,普通人从陆家嘴飞往苏州东方之门只需20分钟,去宁波的行程将从3小时缩短至半小时,周末去崇明岛再也不用担心堵车,10分钟就能在森林公园里晒太阳了。”他描绘的场景并非幻想,低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着。在这个进程中,技术的突破只是第一步,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让飞行器融入城市交通体系。在蒋俊的愿望里,时的科技不仅要造出安全的飞行器,更要构建完整的运营生态。因为就像电动车需要充电桩一样,eVTOL需要起降场、空管和数字化调度平台这样一整套生态系统的支持,才能更加凸显出它的应用价值。
今天,当“低空经济”升格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,政策东风席卷而来,蒋俊心中的那个数字化立体交通生态圈的未来已经到来。此时的他却异常清醒,无论环境多么火热,如果主机厂拿不出安全可靠的产品,这个巨大的市场就不属于你。
从川藏线上那个奋力蹬车的青年,到查阅外文资料的“门外汉”,再到低空经济的“探路人”,蒋俊骨子里那股“野生”的闯劲从未改变。我心有火,直上青云。当城市的天际线即将被重新定义,蒋俊和他的“空中的士梦”都将迎来新的开始。
制作人:陆熠欣
制片人:常瑜
编 导:秦妮
采访人:辛梓
撰 稿:秦妮
编 辑:秦妮
摄 像:沈赐韵 孔凡天 崔晓晟
后期剪辑:杨先珩
音乐编辑:蒋孙寅
举报 文章作者科创Z世代
相关阅读一边是热度居高不下的订单与展会热潮,一边是漫长而昂贵的取证与落地门槛。
200 07-24 18:11该订单总金额达17.5亿美元。
119 07-23 14:15相关政策公开征求意见阶段已经结束,后续将在充分研究吸收各方意见基础上尽快正式发布。
39 07-22 15:432000CG凯瑞鸥主要用于低空物流、紧急物资运输和应急救援。
141 07-22 10:56炒股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